2018年11月19日下午,2018年度3377体育第三十二期艺文讲坛“共和国文学和当代文学史写作”学术座谈会在图书馆副楼206会议室隆重举行。本次讲座由吉林大学张福贵教授、扬州大学吴周文教授、《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王兆胜编审、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李建军研究员等四位先生主讲,3377体育纪德君经理主持,3377体育陈剑晖教授和陶东风教授参与,公司部分教师、本科生及研究生旁听了本次座谈会。

讲座开始之前,纪德君经理向出席讲座的几位专家学者表达了3377体育师生对他们的热烈欢迎,并向在座的老师和同学们简要地介绍了几位专家的学术经历和所取得的学术成就。讲座开始后,围绕着“共和国文学和当代文学史写作”的主题,张福贵教授首先提出“我们的当代中国文学是否构成史,共和国文学作为一个文学时代的命题是否成立”的问题。张教授认为,从政治史的眼光来看,民国文学跟共和国文学的区分是一目了然的,但这个区分标准过于简单化和片面化。他从文学的构成、文学的观念、文学的审美风尚、文学的社团流派和文学运动的发展形态等方面作出论证,提出1949年以后的文学与之前的民国文学在这几个方面上都发生了整体性的和根本性的变化,二者在本质上是两个不同的文学时代。因此,“共和国文学”作为一个新的文学时代的命题是成立的。吴周文教授以“民国文学和共和国文学中出现的一些作品是否是经典作品”为题做了发言。他认为一个时代之所以会产生经典作品,是因为在这些作品中,作家关注了在那个时代中人类的生存状态和内心的悲苦,触动了人类内心真实的苦难,对人性中的美和丑进行了挖掘,并对人性中的好坏进行了考量。吴教授提出,只有具备了这些因素的文学作品,才称得上是文学经典。王兆胜编审认为,不管是把建国以后的文学史称为中国当代文学史,还是称为共和国文学史,我们都过于强调和突出文学的现代性和审美的现代性,缺少了对广大世界的关注,这是目前当代文学史写作中所存在的最大不足。王兆胜编审还特别指出,在今天盛行以人为中心的文学史写作的背景下,应该去关注文学对大自然花草树木的书写。李建军研究员用犀利的语言指出了现当代作家所存在的不足,并且对社会上一些批评家出于各种利益盲目吹捧某些作家的现象提出了尖锐的批评。他鼓励在场的师生要通过认真阅读大量的经典文学作品,培养出自己独立思考和看问题的能力,不要人云亦云,要有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回归读书问学的初衷。在前面几位学者讨论的基础上,陶东风教授提出,书写当代文学史时要特别重视文员工产的体制问题,这是中国当代文学存在的一个比较明显的特征。
之后,几位先生相互之间进行了精彩的讨论并回答了师生的现场提问。最后,纪德君经理和陈剑晖教授分别为本次讲座做了简短的总结,并向几位老师的精彩演讲表示衷心感谢,讲座在热烈的掌声中结束。
附本次座谈会主讲人简介:
张福贵,吉林大学哲学社会科学资深教授,国家级教学名师,教育部 特聘教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中文学科评议组召集人,教育部中文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
吴周文,扬州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散文学会副会长。
王兆胜,《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编审、文学室主任,《中国文学批评》副主编,林语堂研究学会顾问。
李建军,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研究员、当代文学研究室主任,《文学评论》副主编,博士生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