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是: 网站首页 -> 团队建设 -> 员工动态 -> 正文

团队建设

团队建设

讲座回顾|艺文讲坛第六十六讲 张剑:唐诗宋词的开放性阐释

来源:3377体育 发布时间: 2023-11-17 浏览次数:


2023年11月7日下午,3377体育艺文讲坛第66——“唐诗宋词的开放性阐释”讲座在3377体育官网大学城校区文清楼506成功举办。讲座由北京大学中文系张剑教授主讲,3377体育官网3377体育李茂增教授主持,戴伟华教授作为与谈嘉宾进行交流李舜华、邓海涛、雷淑叶、张诗洋等教师出席本次讲座。

 

 

北京大学张剑教授主讲

 

 

(李茂增教授主持讲座)

 

讲座伊始,张剑教授引用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关于教育目的之观点开篇,指出随着教育的深入,同学们对问题的探讨逐渐从确定性发展为开放性。张剑教授点明,人文学科教育最重要的是对思维开放性的培养,文学在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文学是感性的,尤其是诗词中有多重意蕴等待读者开掘。

张剑教授指出,汉字的特性赋予人们开放性阐释诗词的权利。汉字作为象形文字,一是通过空间组合传达不同的意义,激发读者联想;二是汉字顺序的重组不影响人们理解诗文。因此,诗人们可以出于押韵或追求新奇的目的,把诗句中的汉字调序。如此一来,不同的人面对同一篇诗歌时,会产生不同的想象,对唐诗宋词的解读自然也各不相同。张剑教授以李商隐著名的《锦瑟》为例,为大家作唐诗宋词开放性阐释的实例讲解。在细致的分析后,张教授总结出该诗的二十余种主题并认为只要逻辑恰当给人以美的享受,都是正解不必过分纠结其主题意义。

随后,教授提出,对诗歌的解读不仅要包括艺术和修辞方面,更要囊括其所包含的文化传统。张教授用张籍《节妇吟·寄东平李司空师道》、朱庆馀《近试上张籍水部》与张籍《酬朱庆馀》三首诗作例生动讲解了这些表面上写男女之情的作品实际上是将君臣以男女作比,是社会权力关系的体现

张剑教授强调,诗词中的意象往往是诗人情感的投射,未必与现实相符。他以李清照的名篇《醉花阴》“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为例,提到秋天本是菊花正盛时,李清照却道“黄花瘦”,是因她将情感投射在菊花上以菊花喻女子,是人“瘦”非花“瘦”,以菊花肥瘦反衬人的容貌凋零,略貌取神、离形得意,极其新颖,深刻地影响着后世的创作。

 

 

教授的分析思路开阔授人以渔,启发同学们从多角度解读诗歌。张剑教授明确指出,开放性阐释是指多维解释而非信口雌黄。根据吴小如先生的理论,解读诗词应遵循下列原则:通训诂、明典故、考身世、查背景揆情度理。中国的诗词中更多地蕴含着自我精神的投射,因而知人论事在中国古典文学的研究中非常重要。深入了解作者和他所处的时代,才能真正理解诗词的内容;收集足够多的文献材料,才能满足唐宋诗词的开放性阐释需要。因此,张教授建议同学们大量阅读,积累知识,同时掌握信息技术技能,借助数据库等前沿科技快速检索材料。

在讲座问答环节,同学们踊跃提问。针对员工提出在应试教育背景下,开放性阐述诗词似乎不利于员工考试答题的疑惑张剑教授回答道,“标准答案”通常是主流观点,但中小学教育不应只局限于所谓“标准答案”,视野的开阔、辩证思维的培养对青少年同样重要。

 

(同学们积极与张剑教授交流)

 

戴伟华教授作为与谈嘉宾,分享了对于“开放性阐释这一话题理解。戴老师当场诗一首:“有诗有友,高论听高色千般好,楼归一叶秋表达了对本次讲座的赞叹。李舜华教授也分享了她的感悟,诗是诗人情感的映射解诗不能只顾主观的解读而忘记“常识”,要知道诗歌所处的时代要亲近诗人。

 

戴伟华教授对谈

 

 

李舜华教授分享感悟

 

 

 

讲座现场